上海:到2025年末高标准全面建成“IPv6+”创新之城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发布日期:2024-01-09 浏览次数:
据网信上海微信公众号1月9日消息,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中共上海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推进IPv6技术演进“智网上海”行动计划(2024-2025)》。目标到2025年末,高标准全面建成“IPv6+”创新之城,构建形成基于“IPv6+”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智能底座,IPv6单栈试点范围和场景不断扩展,“IPv6+”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协同体系初步形成,政务、广电、制造、金融、医疗、交通、教育、能源、互联网等重点行业“IPv6+”融合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一批高质量示范项目,IPv6安全防护能力显著增强,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生态基本构建,为上海全面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生活、数字治理的城市数字化转型筑牢“新基座”。
全文如下:
上海市推进IPv6技术演进“智网上海”行动计划(2024-2025)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高效赋能新型工业化,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通信〔2023〕45号)、《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通知(2021-2025)》(沪委网办〔2021〕307号)等文件精神,促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激发“IPv6+”创新之城潜能,推动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升级,助力上海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全面推进IPv6技术演进与应用创新发展为主线,充分释放“IPv6+”等创新技术潜能和优势,为5G、光网、算力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打造智能底座,建设开放创新的技术体系,培育创新产业生态,促进“IPv6+”与本市经济社会各行业全面深度融合,持续激发IPv6规模部署内生动力,实现网络、技术、产业、应用、安全协同推进,打造“IPv6+”创新发展新优势,为上海全面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顶层规划、统筹协调、政策支持、环境营造、标准引领和督促落实,大力推进“IPv6+”融合创新应用。
2.创新赋能、应用落地。积极支持“IPv6+”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充分释放IPv6技术潜能和优势,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夯实产业生态基础,大幅提升“IPv6+”应用广度和深度。
3.问题导向、分类施策。聚焦解决关键环节不畅、应用程度不深、终端支持不足等问题,加强分类指导、示范引领、验证测试、监测通报,精准协同发力,突破瓶颈问题,全面提升发展水平。
4.系统推进、安全可信。系统推进“IPv6+”网络、技术、产业、应用、安全建设,实现协调并进。同步完善IPv6网络安全标准体系,推进网络安全系统规划、建设、运行,保障互联网安全可靠、平滑演进。
5.注重实效、惠及民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发挥“IPv6+”技术先进性,不断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丰富信息服务内容。
主要目标
到2025年末,高标准全面建成“IPv6+”创新之城,构建形成基于“IPv6+”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智能底座,IPv6单栈试点范围和场景不断扩展,“IPv6+”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协同体系初步形成,政务、广电、制造、金融、医疗、交通、教育、能源、互联网等重点行业“IPv6+”融合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一批高质量示范项目,IPv6安全防护能力显著增强,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生态基本构建,为上海全面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生活、数字治理的城市数字化转型筑牢“新基座”。
1.网络基础能力持续增强。包括5G、新型城域网、算力等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实施“IPv6+”改造,宽带接入具备用户体验监测评估能力,实现算力切片和灵活调度的算力网络服务,每百个重点场所拥有的网络切片接入站点数量超过70个;在企业组网和上云等场景中,新增用户开通企业专线50%以上端到端采用“IPv6+”创新技术;打造200个面向行业、园区、企业的IPv6专网。
2.技术创新取得显著突破。在基于IPv6和“IPv6+”的新型网络体系、算网融合、确定性网络、网络内生安全等创新领域取得显著进展,“IPv6+”应用感知网络(APN6)和网络智能化技术应用取得实质性突破,初步构建地方“IPv6+”网络技术创新、行业应用等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和知识产权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3.技术产业生态基本建构。初步形成支持“IPv6+”的产业体系,分段路由(SRv6)、网络切片、随流检测、APN6、网络智能化等“IPv6+”技术在基础网络、行业网络、园区网络、数据中心等场景中实现产品化落地。建设“IPv6+”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平台以及验证中心,组织开展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创新,以及关键技术、产品的实验验证。
4.重点行业应用成效凸显。在政务、金融、教育、互联网等行业实现“IPv6+”规模化应用,加快广电、制造、医疗、交通、能源等行业推进“IPv6+”部署步伐。每个重点行业形成10个以上标杆应用。支持各区在推动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中先行先试,引导“IPv6+”应用场景落地,建成3个以上的“IPv6+”创新之区。
5.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IPv6网络安全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IPv6+”在网络安全领域取得实质应用。IPv6安全产品广泛应用,打造5个以上安全应用标杆。建成高效可靠的IPv6网络安全技术手段,IPv6网络安全防护和检测监测体系不断优化完善。上云企业IPv6安全云化防护水平显著提升,IPv6网络安全云服务开通率达到40%。
二、重点任务
提升“IPv6+”基础支撑能力
1.提高“IPv6+”5G承载能力。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基于“IPv6+”的5G承载网络,逐步提升承载网、无线接入网、回传网、核心网端到端全链条网络切片的支持能力,实现5G网络切片规模化服务。面向5G行业用户上云场景,开展基于“IPv6+”的方案部署试点。利用“IPv6+”网络编程、业务链等能力,打造敏捷开通、灵活组网的云网融合承载方案,为5G行业用户上云业务提供确定性和差异化的品质服务和安全保障。
2.建设“IPv6+”新型城域网。推动在全光传送网的基础上,以Fabric架构打造基于“IPv6+”的新型城域网,便利各类型业务用户敏捷访问数据中心应用,实现互联网业务、办公业务、生产业务/关键业务等业务场景硬隔离。针对生产和视频重保等关键业务,具备随流OAM能力,保证质量可视可管、故障场景实现自定位自愈,支持业务持续演进发展。开展“网络去NAT”专项行动,向互联网用户分配的IPv4私网地址加快退出。
3.加强算力基础设施“IPv6+”改造。推动数据中心、云服务平台、算力调度和交易平台等算力基础设施加快“IPv6+”改造,数据中心间算力调度的网络传输过程全面启用SRv6部署,在跨主体、跨区域的数据中心间实现算力资源灵活切片、调度路径定制可控的算力网络调度服务。推动智能无损网络在数据中心内的部署应用,加速数据中心内高性能计算、存储网络、业务网络三张网络向全IP化演进。
4.加速推进IPv6专网建设。加速扩大“IPv6+”技术在行业网络、园区网络、企业网络中的广泛应用和部署。推动政务、广电、制造、教育、医疗、交通、金融、能源等行业率先规模化开展IPv6专网建设。推动多点布局的大型园区、大中型企业率先开展IPv6专网改造。推进专网内部应用系统IPv6改造,实现网络数字孪生的专网运营管理能力。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依托建设完善的IPv6网络基础和“IPv6+”技术能力,提供IPv6专网建设和运维服务,探索基于“IPv6+”的数据资源访问授权等方式,实现公众互联网接入IPv6专网的新业务模式。
5.推动IPv6单栈试点部署。推进5G独立组网(SA)、物联网等网络的IPv6单栈试点,探索试点范围内的相关系统平台、网关、终端模组等采用IPv6单栈,不再使用私有IPv4地址,逐步实现网络承载、控制和管理层面的IPv6单栈部署。新建数据中心和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具备按需提供IPv6单栈部署和服务能力,逐步向自动、自愈、自优的自治网络演进。
6.提升“IPv6+”网络服务能力。基础电信企业、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数据中心、云服务等基于SRv6、网络切片、随流检测、APN6等“IPv6+”技术的部署,创新网络服务,构建网络业务弹性开通、数据传送安全隔离、网络运维开放定制的新网络服务体系,提升高价值业务的服务等级保障。基础电信企业持续优化和延展“IPv6+”部署,完善宽带接入用户的体验评估,提升“IPv6+”在重点场所网络接入和企业专线的覆盖能力。
7.构建“IPv6+”发展监测体系。加快建设上海市IPv6发展监测平台,并与国家IPv6发展监测平台对接,加强政策成效评估和动态调整,鼓励企业单位建设企业级IPv6发展监测与升迁演进平台,并与上海平台对接,共同形成“IPv6+”发展监测体系,构建全景化网络地图,常态化监测“IPv6+”应用和产业进展。探索基于IPv6地址标识的能力,进一步优化发展监测方案,规划建立IPv6地址与上层应用、数据类型和网络传输保障之间的映射体系。
加快“IPv6+”技术产业创新
1.加强“IPv6+”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加强基于IPv6和“IPv6+”的新型网络体系结构技术研究,积极推动IPv6算网融合、IPv6网络安全、IPv6地址溯源等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持续深入对SRv6协议栈、自适应网络切片、确定性网络、APN6等创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探索IPv6地址与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的关联技术与融合应用,深化“IPv6+”、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创新,打好技术“组合拳”。
2.推动“IPv6+”标准研制。支持企业积极参与“IPv6+”技术和应用领域地方标准的研制,系统推进“IPv6+”行业应用标准体系建设,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积极参加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化活动,共享技术和方案。发挥各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推动“IPv6+”重点行业融合应用类标准及部署方案类标准的编制与落地,推动“IPv6+”行业应用标准的迭代、评估和优化。
3.加快“IPv6+”产业链协同创新。构建“IPv6+”产业生态图谱,梳理“IPv6+”产业端到端支持情况。支持企业开展适应于各行业需求的通用芯片、模组、网络设备、终端和基础软件等“IPv6+”通用基础产品研发,构建多层次共性产品供应体系。推动新上市的芯片和模组全面支持IPv6,持续提升边缘网关、家庭网关、无线接入路由器、关键视频服务器和应用、游戏、直播等关键业务等设备向“IPv6+”技术演进。
4.开展IPv6/IPv6+测试评估工作。依托IPv6技术演进专委会等支撑体系,组织制定IPv6和“IPv6+”技术和应用测试评估规范。对企业网站的IPv6支持度进行定期监测评估,督促不支持IPv6访问的网站内链升级改造,推动企业进行网站IPv6支持度优化。开展IPv6支持度和“IPv6+”测试评估,提升网络、设备、终端、业务系统、服务能力等对IPv6/IPv6+支持和应用能力。
5.创建“IPv6+”创新之区。鼓励和支持各区结合自身特色和行业优势,开放“IPv6+”应用场景,加快特色应用落地。打造协同效应显著、辐射带动能力强、商业模式清晰的“IPv6+”应用创新引领区,探索应用推广新模式,以点带面、纵深推进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
6.推进“IPv6+”创新载体建设。以龙头企业、科研单位为创建主体,建设“IPv6+”网络技术与融合应用创新中心,开展技术研究和面向应用创新的技术和产业服务。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IPv6+”应用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建设,完善创新载体运营模式。发挥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区域产业聚集优势,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推动“IPv6+”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成果转移转化。
拓展“IPv6+”行业融合应用
1.“IPv6+”数字政务。推动“IPv6+”技术在系统上云、视频会议、移动办公等云上政务场景的应用,累积IPv6单栈部署经验。通过网络切片技术实现一网多用,实现跨部门业务快速开通,促进网络共享整合,提升政务外网综合业务承载能力。通过随流检测技术,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快速故障定界定位,提升网络运维效率。探索采用IPv6单栈资源池方式,建设多云统一管理、跨云业务协同发放、网安一体化威胁防控的政务云网络。
2.“IPv6+”智能广电。推动本市各类各级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完成IPv6升级改造。新建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络信息系统和新型制作播放平台全面支持“IPv6+”,探索开展“IPv6 +”融合媒体直播等应用。加快构建智能广电IPv6专网,实现广播电视、数据等多业务一网承载,高效运维。打造“IPv6+”超高清视频直播体系,实现超高清非压缩信号的无阻赛调度,大幅提升直播承载效率,实现直播服务高等级保障。
3.“IPv6+”智能制造。加快汽车、电子、船舶、钢铁等工业领域的IPv6部署建设,试点开展“IPv6+”工业控制确定性网络的试验验证,探索“IPv6+”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企业内外网的应用推广模式。重点推动链主企业完成企业内外网、终端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软硬件IPv6改造。面向制造业多样的场景需求,结合网络切片、确定性网络和网络智能化等技术,加快孵化少人化、无人化生产的新应用,装备自主可控的新业态。
4.“IPv6+”智慧金融。加快“IPv6+”技术在金融骨干网和云数据中心的应用部署,推动本市金融服务机构IPv6规模部署逐步向分支机构和各网点延伸。拓展“IPv6+”技术在手机银行、网络银行、存汇款等业务场景的应用,基于APN6实现多种应用的可视化管控,提供细粒度、万级应用差分服务,打造高效智能的金融网络。健全IPv6监控运维体系,完成金融业安全防护及溯源设备IPv6改造,助力实现金融行业全流程监控和全场景智能化。
5.“IPv6+”智慧医疗。持续开展本市医疗行业IPv6升级改造,丰富“IPv6+”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场景。探索辅助医疗、临床医疗的“IPv6+”物联解决方案,培育物联终端远程管控的智慧医疗新业态。加快医疗IPv6专网部署,重点优化覆盖本市三甲医院及有业务需求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结合APN6和网络切片能力,重点培育智慧互联网医院,探索智慧病房、远程监测与诊断等应用场景,强化诊疗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保护,打造面向院内医疗和远程医疗的“IPv6+”生产办公和物联融合网络。
6.“IPv6+”智能交通。推动本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加快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交通应急管理、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铁路等领域的“IPv6+”部署建设。加速智慧高速车路协同网络建设试点,基于海量IPv6地址,构建数字采集的底座,实现智能路网感知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以“IPv6+”网络服务化,推动轨交、机场和综合交通等IPv6专网建设,推进智能交通新型业务应用部署,提升民众出行体验。
7.“IPv6+”智慧教育。加快本市各级各类学校校园网IPv6升级改造,支持学校通过SRv6实现云上教育资源一跳可达,开展教育业务云上部署。加强学校网络与市区级IPv6教育专网的融合,基于网络切片和随流检测技术确保教育教学业务在教育专网中高质量传输,助力实现教育资源均衡,提升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各环节的信息化能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平台融合发展。深化在线教育平台“IPv6+”升级改造,探索远程全息教学等产教融合新商业模式。
8.“IPv6+”智慧能源。面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网络切片技术在电力“发、输、变、配、用”全域物联领域的广泛部署。面向新能源泛在接入,开展IPv6电力专网建设,实现跨区域电力数据的融合贯通。推动油气炼化监测等环节IPv6专网建设,推进生产系统和终端的IPv6升级改造,并结合APN6、网络切片等技术,实现油气生产环节传感器泛在部署,支撑生产安全和运营管理的全方位监测。
9.“IPv6+”互联网应用。加快互联网视频、游戏、社交、电商、生活服务等大流量商业网站及应用IPv6部署,提高IPv6活跃用户数及应用流量,实现全业务全功能支持IPv6。加快数据中心、云服务平台和内容分发网络等互联网应用出口网络的“IPv6+”改造,结合基础网络中部署的SRv6,网络切片和APN6服务,实现互联网应用端到端的“IPv6+”高品质数据通路,保障电商直播,4K视频、元宇宙应用等高品质应用的网络需求。
加强IPv6安全技术能力
1.加快“IPv6+”核心安全技术研究。开展基于“IPv6+”的零信任、内生安全、地址可信验证、数据包级攻击溯源、路由防劫持等IPv6安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创新。通过SRv6、APN6等“IPv6+”技术和路由协议安全技术,实现网络连接的确定性,避免路由被劫持和不符合预期的网络转发。推动IPv6技术在安全领域的融合创新,促进IPv6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数字身份证等新技术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深度融合。
2.提升IPv6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强化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有关要求,持续开展IPv6网络和系统单元定级备案,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测。制定IPv6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标准流程,构建IPv6重点应用场景下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IPv6网络安全监测体系,提高IPv6安全态势感知、通报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推进企业安全防护阻断率大于90%,切实提升IPv6安全建设水平,加强对IPv6网络安全的监督检查。
3.构建“IPv6+”安全产业链。加快IPv6安全产品布局和安全服务实施,鼓励企业安全防护系统向云端迁移,降低安全运营成本,提高IPv6网络安全集约化保障能力,提升企业安全云化防护开通水平,助力在研IPv6安全产品孵化,强化IPv6安全产品应用性能验证,增强双栈、单栈以及翻译等复杂场景下IPv6安全保障能力。提升IPv6系统下的安全评测与认证能力,建立安全能力评价体系,开展IPv6安全评测和能力认证。
4.开展“IPv6+”应用安全示范推广。推动安全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联合打造IPv6安全创新示范中心,研发标准化、模块化、可复制、易推广、高强度的IPv6安全解决方案。组织开展IPv6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推动最佳实践在工业、金融、教育、医疗等重点行业头部企业落地普及,在重点行业孵化一批IPv6安全应用实践。
三、保障措施
加强统筹联动
充分发挥上海市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统筹协调机制优势,加强各部门、各区协同联动,做好标准、产业、建设、应用、政策等方面有机衔接。强化IPv6技术演进专业委员会等行业组织的技术智库和产业统筹作用,引导行业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网络升级、应用创新的投入力度,合力促进“IPv6+”创新应用发展。
优化市场环境
加大政府采购支出向“IPv6+”创新应用领域倾斜,率先在政务、制造、金融、医疗、交通、教育、能源及互联网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广“IPv6+”应用,加大对试点示范、标杆应用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市场主体进入“IPv6+”应用创新创业领域,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拓宽重点行业应用和关键产业环节投资渠道。
培育人才队伍
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精准培育“IPv6+”创新人才,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和专业研究院,培育一批既懂“IPv6+”技术又具备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深化国际合作
支持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深入参与IPv6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强国内CCSA标准、国际ITU-T / IETF / IEEE / ETSI 标准与产业、学术多维度联动与合作,增强IPv6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平台,积极开展IPv6部署应用国际交流合作,共建IPv6创新发展新生态。
加强示范引领
组织开展“IPv6+”网络、应用、技术创新领域的案例征集和大赛评选,形成一批“IPv6+”技术在重点行业和特色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并择优向国家推荐,形成示范效应。强化“智网上海”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上海IPv6规模部署和创新应用的影响力。
上一篇 | 上海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
下一篇 | 数据加快“活”起来 塑强数字经济新优势